2015年7月10日 星期五 晴
社会实践的最后一天,也应该是最有挑战的一天,因为这次没有老师带队,没有提前找好的村委会,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也是像昨天那样,8点集合,但可能因为没有老师带队的缘故,或是连续的实践调查太累了,很多同学睡过了头,也使得计划稍微有些延迟。
但工作还是要做的,我们时刻没敢耽误,又开始了各找各的调研村庄。这次是两人一组,正好可以调查6个村庄,因为中午不会集合,所以我和高绮也就决定一鼓作气调查完再回去吃饭,虽说是两个研究生,但因为对本地话都不熟悉也就面临更多的困难。
这次调查的是东杨村,之前和西杨村属于同一个,政府开始征地拆迁后一分为二,变成了东杨社区。杨书记很热心地用电瓶车把我们载到了村委会办公地点,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简陋铁皮屋,也是和农益村一样,同样的社会组织,同样的整套模式,有3个正式干部,3个协调员,6个村民小组,每三年换届选举一次。但更进步的一点是他们有专业的监督委员会即理财小组,成员有3人,现已改名为财务监督委员会。现今村委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西杨村一样,即征地拆迁问题,但因为项目落地更多,土地征收也差不多完成。杨书记也反映了目前村民的素质及自治情况,大多数是好的,少数人胡搅蛮缠。
除了这个主要问题,还有村民会专门过来找村委会反映一些自身的问题。比如这次访谈中,正好遇到一位老人,他长期在位打工,又是单身汉,回村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地被兄弟们拿走了,于是来村委会办公地点反映问题,希望能讨回公道,给予解决。也是因为时间问题,我们没对这个事情进行跟踪访谈。
杨书记不知想忙其他的事情,还是像他一直说的,觉得我们这群调查员太小还没进社会,很多问题不愿跟我们说,急着让我们回去。我们也不好意思再去打扰他,于是决定自己去村里进行调查访谈,看这种随机情况能不能发现更多敢于说真话的村民。
最开始有些碰壁,因为连续碰到几个村民都以为我们是政府伪装人员,不愿接受调查,或是觉得跟我们反映也于事无补,问卷也就含含糊糊。磕磕绊绊,我们到了一户年轻人的家中,可能是看我们出的汗比较多,知道我们也不容易,他竟愿意接受访谈。也从他口中听到了很多和村委会方面说的不一致的情况。比如,村委会并没有三年进行一次选举,干部一直都是连任,村民也并没有多少决策权,大的事情没有跟村民商议,敢代表村民说话的干部也早就没有了。就像之前带领东杨村发展的老干部,因为上书反映情况,被抓去关了10多天,最后放出来后还被辞职。
这些情况我也只能站在调查员的角度,保持中立的态度来叙述,虽然自己已经变成了一个愤青。最后临走的时候,大哥还特别友好地送了我们西瓜,真的还是村民最憨厚淳朴,即使他可以拉着你说很久的家常话,跑题话。
三天时间就这样结束了,说实话,我发现更多的还只是问题,至于本质以及解决方式,估计要回去查很多资料才能去发现。晚上也是我们最后一次开会讨论,在此总结一下调研可以改进的地方。
1.调研时间太短,只调查了不足10个村庄,也只是看到了现象,蜻蜓点水,希望下次合作调查的时候时间安排可以更合理一点,比如这次只有三天,按照安排,应该不会越调查越糊涂,但最终却让调查员变成了最糊涂的那一方,办事处,村委会,人民群众三方面各执一词,众说不一,我们却没有调查处真相;
2.问卷方面的问题,万村问卷的数据太详细,很多村委会基层干部自身也不了解,因此会胡乱填一些,而面对村民的调查问卷又太深奥,很多村民因为题目听不懂,就直接让调查员帮忙填写答案,而且还因为是问卷选项问题,就会出现心理作用,以为是一张试卷,需要自己往好的方面填写,希望下次问卷设计方面可以更贴近村民的想法,这样才不会掩盖住真实性,真正对村民有代表性;
3.希望在调查之前可以对调查员进行一次培训,培训一些与村民交流的技巧,如何应对不会孝感话这一困难,如何在村委会想应付你的情况下套出事实,哪怕很简短都没事,至少可以培养一些自信心;
4.这次调查主题是村民自治,但因为面对特殊的村庄即需要拆迁征地的村庄,就会引出更多深层次的问题,这样就会有些偏题,忽略了最初的自治主题,因此需要调查者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中立的态度,时刻围绕主题,把一件事情先做好,再去考虑延伸到另一个方面;
5.调查对象过少,这种反应社会群体的调研,理应有足够多的样本,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极端,但可能因为调查时间的问题,我们没有做到样本量的控制,需要改进。
最后,贺老师总结了我们的调研,因为会议开到最后,大家都变成了愤青,全都是为干部的不做事,村民的吃亏而感到悲愤。贺老师给我们打气,鼓励我们虽然目前对这种现状无能为力,但我们可以把这次报告写好,如果可能的话,被刊登出来,这样也就会返过来把这些事情解决了。也算是给我们的一种安慰吧,目前能做的也只有用自己的知识财富反映村民自治的现状,去为农民谋福利。
调查员:张雪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