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公告
中心简介

​厦门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成立于2014年,依托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整合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人文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台湾研究院、教育研究院等相关研究力量而建成,2014年7月,入选首批福建省...[详细]

联系我们

厦门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

联系人:陈书平

电话:0592-2189618

Email:chenshuping2015@qq.com

东里咀村

2015-07-14浏览次数:

 邓迎银

    东里咀村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开发区春尚社区。该村有面积1100亩,主要地形为平原,平均年降水400mm,年平均气温22℃人口829人,其中男性418人,女性411人,外出打工人数大约86人,和有农村一样的是,该村教育设施没有。和一般的农村不一样,作为城郊村,其交通便利,距离车站只有一百米左右,而另一方面这个农村似乎少了一些农村本该有的气质,多了一些繁华,却也少了一些安逸。暂且让我认为这是因为这个农村处于过渡时期,所以必然要经历过渡期的阵痛。就像一条蛇处于蜕皮期,一方面意味着它将走向另一个成熟期,但同时也是最脆弱的时期。但我更愿意将这个城郊村的发展比喻是一个人的发展,人在人生不断的发展中,总会经历不一样的过渡期,处理的得当,就完成了破茧而出后的蜕变,处理的不得当,当然就沉沦在时间的经纬了。而不同的是,人是一个个体的发展,而一个农村,则是多个个体的发展,而要求的发展,当然要满足广大村民的利益,而村民的融合,当然是需要像润滑剂一样的村规民约。东李村便面临着这样的情况,面对现代城市发展的大流,夹在城市中的村庄注定不会平静,伴随着的是征地和搬迁,原本以田为业的农民们也没了地,有地的也因为周边是水泥建筑而排水阳光都不利而不便种地,那么,我们都不禁会想要问,这个村庄里的人们都该以什么为生呢?

    当然,这个问题就是他们现在面对的最大的问题。没了地,村里的年轻人少部分出去打工,留在村里的还有大部分的老人和一些三四十岁的年轻人,老人一生为农,当然现在就只能除除草,做清洁工,而三四十岁的年轻人,有一些高不成低不就的倾向,多了过渡期的迷茫,当然就会寻找原因,这样在心理学里的归因来说,人多会有自利倾向,不愿归因是自己能力的问题,而是外部问题。这样,村民的怨气就会渐长,这时候就需要基层自治。一方面要有服民意的村物公开制度,因为在过渡期,钱是个更加敏感的话题,而好的村务公开至少能让村名放心,当然公开是否属实又是一个重要关卡了。另一方面,村里已经不再像原来那样村落了,而是在单元楼里,要尽量保持原来村里的熟络风气,自然少不了文娱活动。最后重要的是,干部,以及村里的重大事项都应该合民意,而村民自主选举,村民自主监督,村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就变得尤为重要,然而,作为刚刚搬迁至单元楼里的东李村,这些发展的还相对并不完备,村里没有独立出来的办公楼,办公楼是跟村民住的一样是单元楼里,绿化等基础设施又有待完备。所以,村里期许较多,迷茫较多,缺少的解决方案也较多。当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在急需解决的是村民各个年龄段的就业问题,是否可以村民就业培训,还有作为搬迁留下来的预留地,能否提供给村民做小生意,路很多,然而实际实践的问题又在哪里?

    城中村作为经济活跃的地方,反射着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那一排排整齐的单元楼取代了高低不齐的村居,而这一系列需要的后期建设能否像看到的单元楼一样越来越好的进行呢?值得大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