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公告
中心简介

​厦门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成立于2014年,依托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整合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人文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台湾研究院、教育研究院等相关研究力量而建成,2014年7月,入选首批福建省...[详细]

联系我们

厦门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

联系人:陈书平

电话:0592-2189618

Email:chenshuping2015@qq.com

中心首席专家冯霞教授一行赴福建、浙江两地开展实践调研

2025-08-13浏览次数:

为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思想伟力与实践成效,2025625日至29日、76日至9日,厦门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冯霞教授带领学生先后赴福建、浙江两地开展实践调研。实践队循着习近平总书记足迹,深入莆田木兰溪、龙岩长汀、厦门筼筜湖和五缘湾、浙江杭州、浙江湖州余村等生态治理标杆地,实地感悟“两山”理念的发展成效,推动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


闽地探源:生态治理的实践根基

625日,实践队抵达莆田木兰溪治理展示馆与木兰陂公园。在这里,队员们通过影像资料、实物展品系统了解木兰溪从“水患河”到“幸福河”的蜕变历程。“上世纪 90 年代,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木兰溪治理,开启了全国第一条全流域系统治理的河流整治工程。”工作人员介绍的治理历程,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系统治理”理念在生态保护中的重要性。在木兰陂畔,实践队结合史料文献与实地观察,梳理出“防洪减灾—水质提升—生态修复—产业融合”的治理逻辑链,直观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伟力。

在汀江国家湿地公园,队员们沿着生态步道观察湿地净化系统,并详细记录沉水植物、微生物群落对水质的改善作用;在长汀水土保持科教园,通过对比上世纪 80 年代的水土流失卫星图与当前的绿色实景,真切体会“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长汀精神。“昔日‘火焰山’变成今日‘花果山’,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早期实践。”实践队员在调研日志中写道。

在厦门,队员们深入考察了水环境治理的典范。在筼筜湖,通过了解其从“污水直排—清淤截污—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的系统治理历程,队员们学习了“依法治湖、科学治湖、系统治湖”的成功路径。在五缘湾湿地公园,实践队员们观察到了多样化的湿地生态系统,深刻体会到当地通过科学规划,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双赢这一举措。


浙土寻道:两山理念的肇始与深耕

7 6日,实践队转战浙江杭州。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队员们实地考察“城市之肾”的生态功能,重点调研湿地生态系统对城市微气候的调节作用;在杭州低碳科技馆,通过互动体验项目了解了碳捕捉、新能源利用等技术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认识到“绿色发展需要科技赋能”的深刻内涵。

湖州市安吉县余村是两山理论的发源地。在两山理论纪念碑前,队员们集体学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提出背景;在未来乡村展示馆,实地观摩到数字化平台对垃圾分类、能源消耗的智能管理。在浙江千万工程展示馆,队员们系统梳理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年演进历程,了解到余村“关停矿山搞旅游”的转型案例。安吉黄杜村是农村地区产业兴村的典范代表。在黄杜村,村民介绍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故事:当地白茶产业通过生态种植标准认证,带动村民人均年收入翻了一倍,还向四川等地捐赠茶苗。从黄杜村出发,从东到西,跨越数千公里,这些茶苗在更多山村续写“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故事。




知行合一:青年使命的时代担当

实践队在九天两省的调研中,通过座谈交流、实地测量、数据比对等方式,系统梳理了福建、浙江两地生态治理的经验模式。从木兰溪的全流域治理到余村的产业转型,从长汀的水土保持到黄杜村的共同富裕,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两山”理念不是抽象概念,而是贯穿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实践指南。

“追寻领袖足迹,不仅是回顾治理成果,更要传承治理智慧。”实践队员李悦表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者,将把此次实践所得转化为理论研究动力,在新时代生态治理中贡献青年思考,让“两山”理念在实践中持续焕发真理光芒。


文:李悦

图:胡益良等

审: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