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公告
中心简介

​厦门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成立于2014年,依托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整合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人文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台湾研究院、教育研究院等相关研究力量而建成,2014年7月,入选首批福建省...[详细]

联系我们

厦门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

联系人:陈书平

电话:0592-2189618

Email:chenshuping2015@qq.com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名师论坛: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思考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2022-11-04浏览次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11月3日晚上,厦门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郝立新作题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思考”的学术讲座,为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解读中国式现代化。本次讲座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厦门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冯霞教授主持讲座。



郝立新教授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多重维度展开论述。他提出,我们应当从多个维度对“什么是现代化”进行考量,要历史地、整体地、比较地、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从世界范围看,现代化有着一些共同的指向和公认的指标,但是各个民族或国家的现代化又存在不同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具体目标。因此,考察现代化要从历史与现实、民族与世界、科学与价值等多种维度或比较视野来思考。郝立新教授还讲述了现代化进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他认为,现代化既是一个历史过程,又是包含多个层次、多面维度、多种矛盾的复杂结构。就其共同性而言,现代化作为产业革命发生以来的世界性运动,有其历史必然性和普遍性,生产力或生产方式的发展始终是现代化的坚实基础。而就其差异性而言,现代化运动又受到不同国家的历史条件或具体情况的制约,不同社会制度决定了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目标及其实现路径,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现代化道路不等于资本主义道路。郝立新教授在谈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冲突和抉择时,将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价值冲突概括为现代价值与传统价值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价值维度、物的全面丰富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国家制度的价值基础问题、民族性与世界性关联中的价值问题等五个方面。他指出,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要选择“和而不同”,而非“同而不和”,运用好中国哲学智慧,诠释和理解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及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



在自由提问环节,郝立新教授就同学们提出的“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执政党革命性和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西方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不协调问题”、“如何实现精神文明共同富裕”等问题进行了回应,现场师生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探讨。



冯霞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她指出,郝立新教授运用简单易懂的事例,从哲学的高度和深度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让参会师生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多维立体的一面,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也为我们今后更深入地研究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