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4日下午14时30分,厦门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冯语读书会在同安楼209教室如期举行,来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向的14名硕博士研究生结合近段时间学习情况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交流。此次读书会由中心首席专家冯霞教授、杨旭博士后指导,吕政龙博士主持。
上半场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党的建设研究议题,宋尧同学从结构化和制度化两个特性出发,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文化领导权的认识过程。郑智超同学重点关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问题,对新时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理论贡献和实践路径进行了分享。林雪同学着眼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重点阐述了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内外动力及其互动。胡荣涛同学着重探讨了党的人民中心价值观效能转化的基本环节和完善路径。吕政龙同学就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百年探索中的五个主要阶段展开探究。张多同学重点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时代新人的重要论述,并探讨了培育时代新人的现实路径。黄晓妹同学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视角,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彰显的方法论。

下半场围绕治理现代化研究议题,乔玉强同学重点关注了"全球化与资本的双重逻辑",探讨了全球化产生的根本原因。谭苋同学以贫困治理为主题,对中国贫困治理的制度密码和巩固减贫成果的制度创新展开分析。蓝彩箫同学着重从理论来源、特征和意义三个层面对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行探究。陈书平同学梳理了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进一步剖析了当前基层社区治理所面临的现实困境。黄昊峰同学分享了公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现状及问题,并分析了这些现状及问题背后的制度、人文和社会根源。刘羽曦同学基于数字治理时代背景对政治共识凝聚机制构建进行了分享。朱晴同学聚焦"中国古代生态思想",探讨了"负熵GDP"理念与中国古代生态思想的诸多契合之处。

冯霞教授对同学们的交流和分享作了科学细致指导,建议同学们在文献阅读过程中学习借鉴好的研究分析框架和写作技巧,并转化运用到论文写作中去。同时,她叮嘱大家要按照自己的研究计划按时完成任务。杨旭博士后就如何培养问题意识、如何建立研究框架提出了有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