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时节好读书。2021年4月28日下午,厦门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第二十六期冯语读书会在同安楼209如期开展,来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向的18名硕博士研究生围绕"党的领导制度与建设"与"治理现代化研究"两个主题进行了深入地交流与探讨。本次读书会由中心首席专家冯霞教授、李建助理教授、杨旭博士后指导,陈书平博士主持。

上半场围绕"党的领导制度与建设"研究主题,郑智超同学以政治体检为视角探寻了"如何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怎样自我革命"的新时代之问;张多同学从制度优势出发,分析了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成功之道;胡荣涛同学分析了毛泽东对中国特色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的独特贡献;吕政龙、钱晨晨两位同学分别梳理了党的领导法规建设的百年历程以及中国共产党百年制度建构的基本逻辑;蒋娇娇同学以逆向思维探讨了党和国家互动的新视角;林雪同学就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问题进行了分享。
下半场围绕"治理现代化研究"议题,乔玉强同学分析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叙事主题;谭苋同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治理能力优势的阐发为例,分享了论文写作"如何找创新点""如何谋篇布局"等问题;宋尧同学重点关注了近代以来中国文化体制的流变过程、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蓝彩箫同学着眼于现实问题,对边疆民族地区法治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和路径保障进行了重点分析;陈书平和黄昊峰两位同学围绕基层社区治理,探讨了基层社区治理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分析范式;杨雨岚、刘羽曦、姚玺三位同学聚焦人民政协和统一战线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朱晴同学围绕毕业论文选题,以儒家生态哲学为视角,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溯源进行了探究。

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冯霞教授就各位同学的发言进行了细致地点评与指导。她强调,阅读文献是一个保留精髓的过程,要化繁为简,删繁就简,而论文写作是一个体系化建构的过程,是对自己观点的体系化阐述,两个过程要加以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研究和分析路径。李建助理教授认为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要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准确性与新颖性的概括。杨旭博士后提出可以采用逆向思维创新论文写作的切入点,同时他指出可以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在写作时的语言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