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公告
中心简介

​厦门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成立于2014年,依托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整合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人文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台湾研究院、教育研究院等相关研究力量而建成,2014年7月,入选首批福建省...[详细]

联系我们

厦门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

联系人:陈书平

电话:0592-2189618

Email:chenshuping2015@qq.com

“冯语读书会”系列活动之十五:中心冯语读书会第十四期共同指导四位博士生的开题报告

2020-07-24浏览次数:

2020年7月22日晚7时,厦门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冯语读书会如约而至,来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向的15名硕博士研究生线上齐聚,共同交流探讨四位博士同学的开题报告。本次读书会由中心首席专家冯霞教授指导、博士后杨旭主持。

本期读书会,谭苋、陈书平、刘进龙、吕正龙四位博士同学围绕博士学位论文选题进行了学术史汇报,并就论文题目、框架设计、逻辑主线、内容安排等进行细致汇报。冯霞教授、博士后杨旭给出如下参考意见:

谭苋同学聚焦国家治理研究,关于其选题:

(1)学位论文选题要明确核心命题,找准关键问题,并注意关键用语的表述,理清国家治理研究的意义和落脚点;

(2)论文的理论基础部分要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之上,回归本学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注意不能简单套用西方的理论来分析中国问题;

(3)搭建论文框架的过程中,要一以贯之把自己的写作思路贯穿其中,尤其在章、节、目标题的设置上,要始终围绕核心命题,保持逻辑上的一致,环环相扣,相互呼应。

吕政龙同学聚焦党内法规研究,关于其选题:

(1)论文选题要注意学科归属,采取恰当的学术研究视角和方法,避免写成党内法规制定的具体操作;

(2)务必具有现实针对性,要紧扣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来作研究,而不能泛泛而谈,避重就轻;

(3)研究党内法规问题不能简单进行材料的分类和堆砌,而要在理论上作深入分析,体现出本学科的学理性,这样既可以避免因材料堆砌造成的重复率过高问题,又能够体现出博士学位论文的创新性;

(4)党内法规的研究本身难度较大,部分材料难以获取,因此建议从宏观层面入手,围绕党内法规建设所要解决的一些重大问题做文章,暂时不必拘泥于一些过于细节的东西(随着条件的不断成熟,研究可向这一块深度拓展)。



陈书平同学聚焦基层党组织治理研究,关于其选题:

(1)目前理论界关于城市基层党组织的研究成果很多,因此对该问题的研究不能落于俗套,重复别人做过的研究没有太大意义,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务必要体现出创新性和现实针对性,聚焦于时代问题的解决;

(2)研究过程中,问题切入可以紧抓新时代这个关键点,行文中要强调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并针对基层如何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作出分析;

(3)目前学界关于基层党组织的治理效能还没有形成权威的评价标准,如何科学评估基层党组织的治理效能,既是论文研究的一个创新点,也是研究难点。

刘进龙同学聚焦青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关于其选题:

(1)论文选题的题目有两个关键词,框架安排上要体现出两个研究点的融合,紧密围绕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来作深入分析,注意在内容安排上不能顾此失彼,不能写成了两张皮;

(2)论文在理论溯源这一章节上要明确重点,即确认理论溯源的具体内容,说明研究的理论基础有哪些,从而增强整个文章的学理性,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此外,在论文准备前期要放宽视野,不必过于聚焦具体化的问题,而是要从相关问题出发,多维度阅读和思考,学习不同的研究思维和方法。对于其余硕博士同学的学习和论文写作同样如此。

中心首席专家冯霞教授最后总结到,一篇博士论文的形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写作过程可能遇到各种困难。核心命题的确立、学术思维的训练、逻辑的梳理等都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建立起来的,而是在不断的训练中形成的。同学在学术上对待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从严从难。磨刀不误砍柴工,博士论文写作的前期工作一定要扎实。论文题目和框架是文章的骨骼,在之后的写作中内容可以修修补补,但是既定的题目和框架难以做较大修改,所以要重视前期工作。在开题答辩时,要认真听取答辩老师的意见,同时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与老师进行探讨,以便开拓思路。

在4个小时的读书会上,同学们不仅聆听了四场小型学术报告,汲取知识,还在框架讨论中进行思维碰撞,丰富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