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8日晚7时,第六期厦门大学中特中心冯语读书会在同安楼209教室如期展开,来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15名硕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读书会,另有两名同学以书面形式呈送了自己的读书总结报告以及寒假学习计划。孔子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书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位好朋友,读书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寒假将至,但对于冯语读书会的每一位成员来说,读书和思考从来不会缺席生活中的每一刻。根据中心首席专家冯霞教授的建议,本学期的最后一次读书活动,采用“小结过去”和“计划新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汇报分享,旨在督促同学们切莫蹉跎光阴,须知人生惟有读书好。杨旭博士后针对每一位同学的具体情况,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同学们下一步“该怎么做” “着力点在哪里”,在学习方法和研究方向上为同学们指点迷津。

同学们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1.过去的一年中,尤其是过去两个月以来,精读了哪些方面的论文和专著,引导自己选读的问题意识是什么?所选文献在哪些方面推进和深化了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又提出了怎样的新问题?2.通过精读文献,学习到了哪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选读文献的论证方式对自己撰写各类型的论文,有怎样的启发或需要避免的问题?3.新的一年,尤其是寒假期间,计划围绕什么问题进行阅读和写作?
本期硕士研究生的读书总结和学习汇报具有鲜明的年级特征。研一同学刚刚步入科研领域,还处于积累阅读量打基础、寻找感兴趣的研究点、学习基本的研究方法、掌握基本的研究规范的阶段,主要阅读专业方向相关书籍,以期在进一步阅读中找到兴趣点,将其细化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寒假主要任务是完成课程论文的写作。研二同学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开题,在确定研究方向以后,读书计划基本根据研究方向确定并执行,寒假期间需要完成开题报告的写作。研三同学作为毕业班学生,围绕学位论文展开阅读计划,并汇报了自己的工作或求学计划,寒假期间将集中精力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与修改完善工作。

刘羽曦同学指出自己最大收获是专业基础知识得到了补充,系统阅读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以及国家治理相关文章,使自己从毫无头绪的迷茫中找到了学习方向。黄昊峰同学结合自己本科专业所长,初步确立硕士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通过阅读梳理社会治理相关文献,对社会治理的理论来源、历史脉络、创新贡献等有了一定把握和了解。朱晴同学主要阅读了政党理论、制度自信、乡村治理,共和国历史等相关领域的文章和专著,她认为自己应该先打好基础,积极了解学术前沿,把自己的视野打开,再进一步确定研究兴趣点。蒋娇娇同学认为自己在阅读制度自信相关文献的过程中,逐步明确了问题意识,知道缺什么补什么,她强调指出,不仅要多看文献资料,还要注重写作表述的规范性、严谨性,及时把自己独到的想法记录下来。钱晨晨同学围绕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展开文献专著阅读,她表示自己正在从制度自信、话语体系等视角积极探寻毕业论文的选题切入点,强化基础理论学习,关注跨学科知识,以期学术视野更宽阔、思维更灵活。兰丽彬同学基于毕业论文写作,主要精读了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协商民主的相关文献专著,她通过阅读学习,体悟到思考问题要有大局观、从大视阈出发、把握案例和数据分析,并回归到一手资料的分析论证。程晋红同学围绕读了什么、为什么读、怎么来读、读的收获四个方面的问题,汇报了自己关于论文摘要和章节目录的归纳、分析论文的引言、过渡段、具体内容表述等的文献精读方法。
杨旭博士后在交流学习中表示,使“理论树”深深扎根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建立鲜明问题意识,善于在阅读中反思,多进行问题追溯,从而把积累的知识充分发挥出来,是同学们应该练就的一门“基本功” ,而且只有积极对待论文写作中的每一环节,将日常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才能使自己的“理论树”枝繁叶茂。杨旭博士后还回顾总结了自己研究生学习期间的点滴生活,他认为,不论是刚进入研究生生活的研一同学,亦或是在准备开题的研二同学,还是研三备考深造和准备求职工作的同学,都应该合理看待学习压力,以积极阳光的心态走好当前的每一步,学习提升的过程虽然很艰辛,但若把这种压力化作动力,带给我们的就一定不会是“学习的负担”,而会在成长的磨练中体味出何为“学习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学习应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努力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不仅要会写而且要会表达,要学会脱稿汇报,打破结构化模式,带着问题汇报,把控时间汇报,多方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充实起来,为自己往后余生留下弥足珍贵的记忆。

本期博士研究生读书总结和学习汇报具有鲜明问题指向,主要涉及小论文写作发表及学位论文写作等问题。相较而言,博士研究生有更加明确的研究方向和学习计划,看待问题的角度也更加多样化,对问题往往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思考。博一、博二同学围绕自己的研究方向,在书目的选择、计划的拟定等方面,十分重视史、著、论相结合,阅读主要采取浏览、泛读、精读相结合的方式,以期在阅读中拓宽研究视角,寻找论文写作切入点,融会贯通已学知识与新学知识,接通知识间的联系,寒假期间主要任务是准备中期考核、开题,精修论文提高写作质量。博三、博四同学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力求从认知、理解、质疑、创新四个方面推进精读,寒假期间主要任务是撰写高质量论文,集中精力撰写毕业论文。
宋尧同学将自己的阅读总结为三个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制度和文化,并提出自己未来将从文化和制度相关视角展开研究,准备在寒假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中国制度与文化的研究,写一篇文献综述。通过阅读,她认为可以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法展开研究,如借鉴政治学的学科方法分析、研究问题。陈书平同学通过认真研读、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基层治理问题相关内容,对中国共产党发挥政治动员、组织动员引领效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全过程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对相关研究方法和论证结构也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能够将其灵活运用于论文写作之中。谭苋同学从阅读和写作两方面细致介绍了自己的寒假计划:一是继续阅读国家治理方面的高质量论文,深耕精研马克思主义经典;二是修改论文初稿,在时间充裕情况下阅读列宁书籍为自己撰写新的学术论文准备素材。刘进龙同学表示将继续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展开研读,在研究中把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结合起来,同时结合青藏地区的实际情况,探索党的建设在实践中如何开展推动社会治理。吕政龙同学指出,寒假的主要任务是尽快把毕业论文选题确定下来,并围绕毕业论文选题建构综述的框架,同时,继续梳理经典作家关于党内法规的论述,在新的一年里有所突破,不虚度。张多同学表示,围绕“政党政治”“话语权”展开阅读,使自己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这一新命题有了清晰认识,通过交流与讨论,使自己在学习分享中汲取了马克思主义学科各领域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黄晓妹同学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制度价值、制度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展开自己的文献阅读,旨在服务于小论文写作和毕业论文写作,她表示自己学习到了如何分析文献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式,下学期将集中精力撰写毕业论文,注重宏观、中观、微观分析相结合,避免写作过于抽象化。乔玉强同学表示自己将继续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展开研究,进一步从全球治理、资本批判等视角来寻找研究的突破点,具体介绍了寒假期间拟阅读的3本书和拟写文章的构思。胡荣涛同学指出自己将主要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话语的国际比较问题展开深入研究,研究斯密、凯恩斯、米塞斯、哈耶克、熊彼特的市场经济思想,及古典自由主义、市场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苏联模式等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不同,同时深化对马克思市场经济理论和党的历史文献的梳理与总结。程圆圆同学表示自己在寒假期间将完成、修改和完善博毕业论文为主要任务,针对目前遇到的问题—如何在论文写作中体现和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精细化修改毕业论文,使论文写作体现时代性,具有鲜明问题指向。

杨旭博士后根据同学们的汇报,有针对性的进行了指导:第一,针对论文选题中出现的直接相关文献资料较少的问题,可以采用寻找中间结点的方法收集文献资料,如根据关键词建立文献坐标系,在x轴和y轴的交叉端根据关联程度找到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料,也可以采用向上追溯的方法收集文献资料,通过缩小或扩大关键词搜索范围来精准锁定文献,服务于论文写作。第二 ,针对博士学位论文写作要撰写基础理论部分或运用基础理论分析问题的情况,要善于回归重要文献来领悟文本的精神实质,如认真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多下功夫来查看一手文献,充分利用假期时间,有针对性的解决一个或者几个问题。第三,针对毕业班同学博士学位论文即将送审、预答辩的问题,要端正科研态度,明确问题意识,建立自己的 “理论树”, 一以贯之认真学习阅读高质量文献,在导师指导下展开学位论文的修改工作,通过分享自己关于学位论文写作和收尾工作的相关经验,他告诉同学们务必及时关注查重、送审等相关问题的通知提醒,以免遗漏重要信息。第四,在寒假期间,会与同学们一起加油奋斗,充分利用好时间认真学习,踏实严谨实施每一个计划,同时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不骄不躁,与同学们一起收获学习的快乐。
美好的学习时光总是短暂的,但我们改变和提高的自我脚步不会停歇。冯霞教授指出,冯语读书会举办以来,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收获了进步和成长,在新的一年里,为把读书会办好、办实,不仅要认真对待每次汇报,认真精读文章,而且要形成问题域,尽可能选择有关联性的文章来阅读,有利于对该领域不同视角问题的把握,然后还要勤于交流和反思,充分利用硕博士 “一对一”学习制度,相互督促,共同进步,推动构建学术共同体。正如雨果有言,“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正是这种养料”。冯语读书会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读书、交流、讨论、分享的平台,希望同学们在新的一年里问题意识更加明确,养成学思结合的好习惯,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奋斗中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