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岁,轻歌曼舞。迎新年,师生同乐。2020年1月1日,厦门大学中特中心冯语读书会全体成员齐聚一家可以阅读的咖啡厅——“Emmmism”,用“阅读”的方式喜迎元旦,开启2020年新征程!杨旭博士后主持了此次饶有意味的读书会活动,并将主题确定为“Silent Reading Party”,即同学们一致将手机调至飞行模式,在咖啡厅二楼的上千本书籍中,不限领域不限作者挑选阅读书籍,不限姿势畅享阅读乐趣。正如西塞罗所言,“书籍是少年的食物,它使老年人快乐,也是繁荣的装饰和危难的避难所,慰人心灵。”读书,应如一日三餐般自然而然不可或缺,亦如呼吸空气般吐故纳新不知不觉。希望冯语读书会的全体成员在2020年养成勤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在读书的过程中体味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为聆听那些时代巨人的空谷足音,胡荣涛同学选择阅读洛夫乔伊的《观念史论文集》,该书主要探讨了浪漫主义、进化主义、自然主义以及尚古主义等观念,涉及思想史、哲学史、文学、历史乃至造园艺术等诸多领域,论题广泛,征引繁复,作者尖锐的批判精神跃然纸上。吕政龙同学选择阅读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该书主要阐释了两个问题: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本质;社会伦理与经济行为的关系。刘进龙同学选择阅读戈尔巴乔夫的《苏联的命运》,他认为,苏联作为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超级大国,它的解体和失败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遗憾。那些年苏联到底经历了什么,它又如何走到了末路,我们应该汲取怎样的教训?作为苏联命运的关切者、重要见证人,戈尔巴乔夫这本书为了解苏联解体的真相、俄罗斯过去和未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一手资料。陈书平同学选择阅读霍布斯的《利维坦》,该书是近代西方第一部系统阐述国家学说的著作,书中的无神论、人性论、社会契约论和国家的本质、作用等思想在西方思想史上有很大的影响。黄昊峰同学选择阅读涂尔干的《自杀论》,作者在书中批判了以个体心理学解释自杀现象的传统理论,建立了用社会事实的因果关系分析自杀的理论,着重阐述了四种类型的自杀现象。

为洞见中国发展的历史逻辑,杨旭博士后选择阅读鲁西奇的《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作者在该书中以独特的视角,运用“空间”的观念与方法,思考“空间”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分析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及其空间结构。黄晓妹同学阅读了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该书是作者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披阅十载,将一代中国人的心灵记忆载入史册的呕心沥血之作,真实记录了一百个普通中国人在特定历史时期中的心灵历程,显现了那段历史的真相,作者在书中指出,只有人民的选择才是历史的选择。刘羽曦同学阅读了刘兆佳的《香港人的政治心态》,她认为该书从“港人”视角解读了香港现行体制下难以产生一个为民众所信任、所认同的政治领袖的原因,为我们正确审视、解读、研究香港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并表示之后会继续将这本书读完。

为感受来自历史深处的喜怒哀乐,程圆圆同学阅读了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该书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内含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金钱罪恶三大主题,记录了资本主义由崛起到成熟,到统治全世界的发迹史,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张多同学阅读了《艾青诗选》,该诗歌集创作于1979年,富有“五四”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朱晴同学阅读了《走进世界最美的家》,该书是建筑家中村好文的随笔集,记录了安藤忠雄的“住吉的长屋”、菲利普·约翰逊的“玻璃之家”等8栋20世纪建筑史上的住宅杰作。宋尧同学阅读了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该书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兰丽彬同学阅读了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作者在该书中将自己一生的经历与思想表达出来,并藉此提出身为人最真切的痛苦问题。钱晨晨同学阅读了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小说行文表达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嘲讽,对人生存状态的反思以及对人性自由和本真的彰显。蒋娇娇同学阅读了大仲马的《基督山恩仇记》,该小说以基督山扬善惩恶、报恩复仇为故事发展的中心线索,通过人物曲折命运的设计,从侧面展示了整个社会的动荡不安。

同学们在浓郁的咖啡香与书香中进行了“有温度”的分享与交流,并畅谈了自己2020年的新年目标。如蒋娇娇同学希望自己2020年能够不蹉跎岁月,不虚度光阴,继续前进。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正是这样自然而然、吐故纳新的阅读,使人戒掉内心的浮躁,学会坚守与把握。大家在这样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享受的是阅读本来的乐趣,收获的是知识无言的力量,坚守的是阅读的初心与情怀。
2019,我们扬少年风采,筑美丽梦想;2020,我们筑梦起航,礼赞新的时代。愿我们遇见一群爱读书的人,做一些有趣的事,愿冯语读书会的全体成员,不忘初心,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