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公告
中心简介

​厦门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成立于2014年,依托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整合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人文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台湾研究院、教育研究院等相关研究力量而建成,2014年7月,入选首批福建省...[详细]

联系我们

厦门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

联系人:陈书平

电话:0592-2189618

Email:chenshuping2015@qq.com

“冯语读书会”系列活动之三:中心冯语读书会第三期如期开展

2019-11-29浏览次数:

2019年11月28日晚7时,第三期厦门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冯语读书会在同安楼209教室如期开展,来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向的17名硕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读书会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交流。本期读书会由中心首席专家冯霞教授主持,杨旭博士后和李建老师参与点评,在思想交流碰撞中起到了拨开云雾见真相的作用,有助于同学们理性思考,培养同学们严谨求实的学风。



本期读书会,17名硕博士研究生依次汇报了各自在上一阶段所精读的学术论文和研究专著,并提出了自己在上一阶段读书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疑惑和问题。通过认真思考,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让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研究。程圆圆同学围绕博士学位论文写作,向大家分享了自己所精读的期刊论文和学术著作,核心议题是人民民主,通过对人民民主发展的政治学分析、人民本位的民主在中国的实践等方面内容的详细介绍,使同学们对中国制度的人民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黄晓妹同学认为从历史、现实、未来相贯通上揭示中国制度从自觉到自信的过程,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分析框架,从理论、实践、价值、制度四个维度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也是比较全面且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发展逻辑的;宋尧同学指出中国纵向制度变迁的内因在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协调性,并对当代中国规范体系理论、制度结构分析、中国政治文化等方面内容作了较为深入的思考;蒋娇娇同学的分享聚焦于制度优势如何转换为实际的治理效能,通过梳理新中国70年来我国国家制度建构、改革、发展等方面的重要论述,对中国制度的优越性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归纳总结。钱晨晨同学认为,中国共产党制度自信有着十分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可以从文化角度观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探讨文化自信、文化自立与制度自信的关系。

关于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的研究。谭苋同学向大家分享了三篇有关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的文章,三篇文章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清晰展现了学术界关于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研究的流变过程,以及全球视野和中国视角之间的灵活转换和有机互动。通过深刻剖析精读论文的论证结构与论证方式,谭苋同学总结出从一般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的写作思路,以及如何立足于整体性视角展开学术研究的方法,并提出了自己关于小论文写作的基本设想。兰丽彬同学的会议汇报主要围绕中国治理的党政结构与功能机制以及人民政协的作用发挥展开,她认为应该将人民政协纳入到中国整个政治系统中进行考察。黄昊峰同学则以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治理理论为视角,从社会治理理念创新、方式创新和目标创新进行学术史料梳理并谈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于政党建设理论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研究。吕政龙同学对马克思恩格斯党内法规建设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基于已掌握的文献资料谈了谈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从政治架构、意识形态和公共政策等方面对中国政府改革70年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政治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解读;刘进龙同学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理论逻辑和无产阶级领导思想的科学内涵展开了自己的汇报,他认为可以从理论和实践的维度剖析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发展,在结合一般论述和典型分析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陈书平同学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能力建设和创新路径进行了汇报;程晋红同学就“党内巡视制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朱晴同学和刘羽曦同学都把关注点放在 “请示报告制度”的发展历程上,并对其中关涉的发展障碍、央地关系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分享了自己的读书体会。

关于现代性和政治话语的研究。乔玉强同学的分享涉及了现代性与新自由主义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相关方面的内容,阐明了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逻辑演变以及马克思对现代性思想的批判和超越等方面的重要论述,并汇报了自己目前正在做的学位论文进度;胡荣涛同学谈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话语转换问题;张多同学围绕政治话语这一角度来谈中国道路与人类文明,从政治修辞的基本要素、其与公民政治认同的关系以及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等方面进行解读和分享。

大家在学习和精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如何厘清制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避免就文件论文件以及喊口号式的论证方式、如何通过梳理相关史料来增强文章的学理性达到史论结合、如何找到切入点以达到对某一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写作。



冯霞教授、杨旭博士后以及李建老师根据大家的汇报进行点评,分别从培养问题意识、论文选题、史料引入以及论证结构等方面给大家提出了建议。冯霞教授强调,同学们在进行文章的写作时要对每个问题界定清楚,对于问题的研究要具有针对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从文化角度来研究制度时,可以进行某一具体制度的文化渊源研究。同时她也强调大家在做研究时,对于相关的学科知识,要广泛涉猎,形成一条 “问题链” ,培养问题意识,要形成对所关注问题和问题领域的持续关注,提升研究的深度。杨旭博士后建议同学们在以后精读文章时要学习每篇文章好的布局结构和论证方式,在写作时适当引入史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从原著出发,做好学术历史脉络的梳理,来增强文章的学理性。李建老师则建议同学们在平时读文章时要学习好文章的构思方式,从所精读的论文中凝结出关于文章所论述问题的想法,提炼出一个自己写的论文题目,再通过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完善论文选题。

本次冯语读书会活动共持续进行了四个多小时,在同学们的精彩分享、认真思考、热烈讨论以及老师们的认真点评、详细解答、专业指导中成功举办。相信同学们在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近阶段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收益良多,特别是通过构建学生与老师面对面座谈的学术交流平台,使同学们畅所欲言、开拓思维,挖掘学术论文和著作中的深刻思想,在学习交流中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