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下午,关于“三农”问题的专题讲座在厦门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心201报告厅举行。厦门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心首席专家贺东航教授作题为《新世纪以来我国“三农”重大政策演变》的报告,为在场的专家学者梳理了农业、农村、农民的有关问题并进行政策解读。
贺东航教授认为,近几年我国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得益于整个经济发展形势好,党和国家与时俱进地提升了对“三农”问题的认识,不断推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广大的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为追求美好生活付出很多努力。贺东航教授结合调查研究中所获得的农村社会现实相关数据,从党是如何深化“三农”问题的认识、提升“三农”政策体系,新世纪以来我国“三农”领域实施的若干成功的重大政策,当前和今后我国“三农”领域面临和待解决的若干重大问题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讲解。在报告中,贺东航教授高度评价了党对“三农”政策的调整,分析了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提出了我国大豆粮食对外依赖进口过高等问题。
讲座报告后,贺东航教授与在场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关于“三农”问题的学术沙龙座谈。有学者指出,根据最新统计数据的耕地面积,提出了在耕地重新确权的问题。贺东航教授提出在耕地重新确权的过程中要求从农民利益出发,并指出我国将要实现土豆补贴政策,丰富粮食品种,使得土豆成为除水稻、小麦和玉米之外的第四大粮食。有学者指出,我国农村虽然基础设施改进较快,但是农村小学营养午餐政策没有得到顺利执行。有学者提出了进口的转基因食品问题,认为转基因食品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学者认为,我国出现粮食产量高、进口产量高、粮食价格低的现象,不在于取消农业税和实现农业补贴,而在于政府补贴力度不够和农业科技化程度不够。与会专家学者们学术思维活跃,对中国农村社会具有较深的了解,对关于“三农”的问题进行精彩的学术探讨,取得预期效果。
(供稿:陈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