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大学中国农村林业改革发展研究基地与武平县相关部门在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林业局顺利召开了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成员有:厦门大学校长助理陈春生教授,厦门大学中国农村林业改革发展研究基地负责人贺东航教授、陈书平老师,武平县丘善辉副县长、县委办公室主任钟德发、林业局王琼荣局长、吴吉富副局长、办公室钟裕浩副主任、林权登记中心主任彭伟林等。会议主要任务是交流武平县林业改革的经验,研究加强双方交流合作和深化武平县林业改革工作。

2015年6月4日下午3点,厦门大学校长助理陈春生教授,厦门大学中国农村林业发展改革研究基地贺东航教授、陈书平老师与武平县县政府、林业局相领导在武平县林业局召开了武平县农村林业改革合作会议,会议由厦门大学校长助理陈春生主持。会上,丘善辉副县长首先介绍了武平县林业改革的发展情况。针对分山到户后林农面临的“评估难、担保难、收储难、流转难、贷款难”五大难题,武平县开展了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土地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林改工作。武平县成立了三个中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心、林权收储担保中心和林权流转交易中心,构建了集“评估、收储、担保、流转、贷款”五位一体的林业金融服务体系,有效地解决了林业发展的融资难题,进一步释放了林权改革红利。并且丘善辉副县长重点提出,保护生态还要在发展林下经济方面进行探索:一是生态方面,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二是产业体系方面,发展“种养、加工、森林景观”;三是市场方面,大力扶持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林场、家庭林场等多元经营主体,积极引导林业龙头企业或有实力的合作经济组织,按照市场规律,通过林农以林木林地入股、企业通过流转收购林农的林木林地,以及采取“公司+林农”、“公司+合作社+林农”等形式,整合资金、林地、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实行商品用材林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公司或合作组织每年以采伐比例分红或以地租的形式,让林农持续获得收益,实现互利共赢;四是服务方面,需要搭建平台。通过精简行政审批项目和成立县林权服务中心,开展一站式服务等进一步简政放权,不断提高林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五是政策方面,县政府每年切实拿出专项扶持资金对林下经济予以补助,并积极争取林业贴息贷款,对发展林业生产的小额贷款给予贴息。
林业局王琼荣局长认为,当前林业管理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林业改革的管理仍然是大集体式的管理模式,项目补助申请手续也相当繁琐;第二,森林法需要与时俱进,森林法修改的滞后导致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当下林业的发展状况。王局长还建议成立林业经济合作社,合作社在形式上更加灵活,能够充分发挥能动性,解决政府部门无法解决的问题。林业局吴吉富副局长认为,由于近年来只明晰产权,忽视了经营权和处置权。他强调林权证要像房产证一样成为有价证件才能切实保护林农的利益,在这一点上,推动林权抵押贷款是可行之法。

针对武平县林业改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基地负责人贺教授首先肯定了三个中心在武平县林业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次,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要注意保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既要保护生态,又要保护老百姓的利益。武平县境内70%以上林木为不能采伐的天然林,政府就应该给予一定补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该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第二,针对林业经济合作社成立的问题,应注意将用人选拔作为重点,尽量避免商业银行贷款,并组织专人负责用款监督。最后,贺教授希望双方加强交流合作,将武平县的林改经验推广至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