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东航教授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 (09&ZD045)首席专家,国家林业局重大委托项目“中国林改百村跟踪观察项目”(JG08062)主持人,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
1989年福建师范大学历史专业本科毕业,1995—1998年厦门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1998—2006年在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工作任助教、讲师。其间:2000—2004年在厦门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戴一峰教授,博士论文为《地方社会、政府与经济发展》。
2004年—2006年到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我国著名学者徐勇教授,在站期间评为副教授(2005年),博士后研究报告为《中国现代国家的构建与成长》。这一期间的主要学术旨趣为国家与社会关系、以及现代国家构建的“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
2007年调至华中师范大学工作,学术旨趣转向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致力于从“三农”视角研究我国的“三林”问题,是国内较早研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学者之一。主持国家林业局大型委托项目《中国林改百村跟踪观察项目》(2009),国家社科基金《集体林权改革后的中国乡村治理状况研究》(200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规划项目《中国现代国家的构建与成长》(2007)、湖北省社科基金课题《湖北集体林权改革现状与对策研究》(2006),复旦大学社会高等研究院“中国深度研究项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失山林农抗争与维权》(2008)。曾承担十余项地方政府的委托项目。参与教育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内民主建设与基本经验研究》和教育部课题《国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8·政治学》等多项课题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国家建设、乡村治理和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其中出版合著1部,编写教材1本。在《中国社会科学》(内刊)、《政治学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中国书评》等权威刊物和核心刊物发表文章50多篇,国内、国际会议论文17篇,其中10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学报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中国政治》、《农业经济研究》等杂志全文或部分转载,其论著的收录率和被引用率达数十次。
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的《公共政策执行的中国经验》,提出了 “高位推动—层级性治理—多属性治理”是公共政策执行的中国经验。他以在全国农村推动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重大公共政策为案例,探讨政策执行中产生的层级性和多属性难题并寻求解决途径,分析了临时或常设性“党领导小组”在中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的机制和作用,最后探讨了“中国模式”的特征,在方法论上实现了既能从微观上升到国家宏观层面的理解,也可以宏观层面关照微观叙事,从而避免在两个极端的取向进行局促的图解,得到国内学界的高度评价。
获武汉市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十一次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有多份政策咨询报告受中央领导批示。
曾到过台湾、菲律宾、印度等境外高校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
研究长项
1、现代国家建设与公民社会理论。早期在厦门大学工作期间,贺东航就多次到福建晋江作实地调查,考察中国现代国家在地方的构建和成长历程,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已产生了一种不同于农业时期的统制主义行政体制模式——韦伯意义上的现代行政体制(“理性”或现代性的“科层制化”),建立或扩大了许多专业化的合理部门与管理体系,诸如环保、食检、质检、城建、机场、交通等等,这个“中国模式”成功激发了乡村基层和地方政府的能动性,“强国家性”色彩较浓,但地方社会也并没有因此凋敝,相反呈现“国家—社会”的“双强”面貌。
2、基层治理与农村研究方法。贺东航认为对村民自治制度的研究, 不应被理所当然地认为会不断地自我强化并呈线性发展,应注意到村民自治制度运行中的“内卷化”现象及其表现。在农村研究方法中,主张用权力的微观物理学的方法来观察农村社会,以解决农村研究三个基本范式(国家与社会研究范式、新制度主义研究范式、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之间的张力。
3、中国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贺东航在《关于我国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若干重大问题探讨》一文对林改中的效率与公平、林地集中与经营绩效关系、明晰林权与促进林地的投入、林改与林地可持续经营、林改的决策模式提出新观点,认为集体林改引发的学理性和对策性的问题需要引发学界认真研究。他提出研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乡村治理的重要性,认为新一轮林改为乡村社区带来了新的因素,基层组织状况和林农再组织化程度已发生变化,应从村财收入、社区组织资源、村庄社会关系和农村民主管理四个方面来研究不同林改模式下的乡村治理机制新变化。他还研究了林地改革对土地改革的镜鉴。
学术与社会影响:
1、学术兼职
曾任福建省外来员工教育事业促进会常务理事,现任湖北省政治学会副秘书长、国家林业局中国农村林业改革发展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黄冈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兼职教授,被中国林业经济研究会、湖北省林业局、海南省林业局、湖北省荆门市林业局、福建省三明市林业局聘为咨询专家。
2、学术报告与社会影响
贺东航是华中师范大学理论骨干教师,曾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第一届县长班”做关于基层治理的报告,应邀到上海、海南、湖北等高等学校和政府机关授课,曾接受《南方周末》、《瞭望东方周刊》等多家知名杂志专访,应邀参加出席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作大会发言。
在“农村山林制度改革与乡村治理”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曾围绕农村林业改革深入17个省30个县调研,所撰写的调研报告“《森林法》已不适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应尽快启动修订”,得到温家宝总理批示,并转国务院法制办与国家林业局商议;其建议《林改应避免农民失山失地、保障林农分享改革收益》也得到温家宝总理批示。此外,还积极向中央、省和地方政府提供关于“三农”问题的咨询报告,有的已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实践中收到显著成效。
主要论著:
(1)主要著作:
1、专著:《地方社会、政府与经济发展——对福建南部一座县级市的政治社会学考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2、《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农民利益表达——福建省将乐县个案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图书“中国乡村考察报告”系列丛书之一(合著,第二作者)。
3、编写《社区自治实务》教材,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版。
4、参编《国外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8年政治学卷》、《国外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9年政治学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主要论文:
1、《林改应避免农民失山失地、保障林农分享改革收益》,新华通讯社的《舆情专刊》(2009年6月第1194期),温家宝总理批示,并转国家林业局研拟。
2、《森林法》已不适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建议尽快启动修订 《人民日报》(内参)2009年10月23日,温家宝总理批示,并转国务院法制办与国家林业局商议
3、“台湾地区农会现状及对我省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启示”,咨询报告2008年12月,湖北省领导张昌尔批示。
4、“农村林权制度改革与土地制度改革比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11期转载
5、“关于当前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探讨”,《中国社会科学》(内刊)2009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2期转载。
6、“利维坦、私有化及其超越——奥斯特罗姆在公共治理方面的贡献及对中国改革的启示”,《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11月19日。
7、“经济共和主义视角下的地权改革——以林权改革为例”,《开放时代》2009年第6期。
8、“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社会公平研究”,《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2期。
9、“林权制度改革与乡村治理”,《东南学术》2009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1期。
10、“林地改革的演变轨迹与制度绩效: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30年”,《中国农村研究》2008年上半卷。
11、“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村级民主发展进程的影响——兼论新集体林改中的群体性决策失误”,《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9年第2期转载。
12、“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乡村治理研究内容、方法与意义”,《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08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3、“我国集体林权改革的问题研究”,《理论前沿》2008年第8期;CNKI引用4次。
14、“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林权升值因素分析”,《东南学术》2007年第3期。
15、“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10期 CNKI引用31次
16、“农村政治学研究范式的检视与拓展”,《学术月刊》2007年第6期。
17 “中国村民自治制度‘内卷化’现象的思考”,《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年第6期 CNKI引用4次
18 、“农村研究方法诸问题——对《岳村政治》的学术反思”,《中国书评》第三辑,2005年12月。
19、“政治学视野下的地区发展均衡性研究”,《理论前沿》2006年第7期
20、“新公共管理的回顾与检视——基于中国国家建设的视角”,《政治学研究》2008年第2期;CNKI引用3次。
21、“全球化背景下现代国家构建的检视与反思”,《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第1期。
22、“地方社群传统与政府主动性”,《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23、“现代化进程中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新定位——晋江模式的一个尝试性解答”,《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第4期。
24、“地方政治精英与制度创新”,《内蒙古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25、“中国现代国家构建、成长与目前情势”,《东南学术》,2006年第4期。全文转载于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政治学》2006年第12期。
26、“评福山的《国家构建》”,《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5期。
27、“当前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困境与新视野”,《探索》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政治学》2005年第3期。
科研项目:
独立承担或主持的科研项目共15项,其中国家重大项目一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5项:
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集体林权制度研究》(项目编号:09&ZD045)首席专家
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中国乡村治理状况研究——对闽赣14个林改试点县的实证调查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中国林改百村调研观察项目
国家林业局委托项目
3、中国现代国家的构建与成长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
4、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失山林农抗争与维权研究——以闽赣两省为例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5、集体林地流转及政府监管制度研究
福建省三明市林业局委托项目
6、湖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
湖北省社科规划项目
7、《森林法》修订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8、武汉城乡一体化研究
汉阳区人民政府委托项目
9、闽南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研究
福建惠安县人民政府委托项目
10、地区发展均衡的政治学研究:宏观和中观的视角
华中师范大学“银桂计划”项目
11、地方社会、政府与经济发展
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政府委托项目
12、中国农村的经济增长与社会变迁——福建晋江东石镇肖下村调查
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政府委托项目
13、完善厦门市外来人口管理研究
厦门市湖里区殿前街道委托项目,
14、厦门岛外城乡一体化政策与体制性问题研究
中共厦门市委委托项目
15、 闽南乡镇企业的发展与社会变迁1970年代至1990年代
厦门大学校级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