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信息:刘洪刚,男,1985年5月生,四川威远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
电子邮箱:liuhg960@xmu.edu.cn
主讲课程:
本科生共同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研究生专业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学习工作经历(含社会兼职等):
学习经历:
2003.8-2007.7,东北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法学学士
2007.9—2009.7,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法学硕士
2009.9—2013.7,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博士
2012.3—2012.6,台湾元智大学人文与社会学院访问学生
2019.9—2020.9,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2013.7—2017.7,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
2017.8—至今,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主要科研项目:
1.主持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人民民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批准号:19CKS010),在研。
2.主持2014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青年项目“在规范与事实之间:马克思无产阶级民主思想研究”(批准号:2014C085),已结项。
3.主持2016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青年项目“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批准号:FJ2016C068),已结项。
4.主持2016年度厦门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社会主义观:从经典到中国特色”(批准号:20720161020),已结项。
5.主持2019年度厦门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马克思恩格斯过渡时期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批准号:20720191010),在研。
6.主持2019年度厦门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思政类专项)“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重点难点内容教学研究——以‘概论’课程为例”(批准号:JG20190303),在研。
代表性论文:
1.“论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中国化”,《理论探索》2011年第6期。
2.“理解马克思的阶级分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第4期。
3.“马克思过渡时期所有制理论再认识”,《科学社会主义》2013年第1期。(第二作者)
4.“在民主理想与现实之间——重解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第二作者)
5.“马克思论人民民主及其实现形式”,《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年第4期。(第二作者)
6.“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研究方法论纲”,《科学社会主义》2015年第4期。
7.“伯恩施坦民主观:一个批判性分析”,《社会主义研究》2015年第4期。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研究”,《科学社会主义》2017年第3期。
9.“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内蒙古日报》(理论版)2017年11月27日。
10.“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社会主义振兴”,《福建日报》(理论版)2018年3月12日。
11.“‘真正的民主制’:马克思民主思想的初步建构”,《宁夏党校学报》2018年第3期。(第一作者)
12.“毛泽东早期政治思想研究”,《毛泽东研究》2018年第6期。
13.“理解马克思阶级概念的三重维度”,《科学社会主义》2019年第2期。
1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9年第2期。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科学社会主义本质论要”,《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
16.“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演进逻辑”,《科学社会主义》2020年第2期。
17.“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成逻辑”,《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
专著教材:
1.专著:《马克思无产阶级专政与民主之关系新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2.专著:《社会主义观:从经典到中国特色》,北京:九州出版社2017年版。
3.合著:《源远流长: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源流关系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撰写社会主义理论篇。
获奖情况:
1. 2015年11月获厦门大学第十届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二等奖。
2. 2017年7月获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科学社会主义基本问题中青年学者有奖征文”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