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信息:
张有奎,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兼副书记,厦门大学“双一流”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首席专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兼职教授,全国高校思政课分教指委委员,教育部思政司“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主持福建省高校思政课“张有奎名师工作室”,福建省委宣传部理论报告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至今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光明日报》《哲学动态》等报刊发表论文80余篇,部分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或摘要,出版学术专著3部,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二十余项,获得过省市社科优秀成果奖多项。
主要研究领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电子邮箱:zyk@xmu.edu.cn
主讲课程:
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硕士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
博士生: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
学习工作经历(含社会兼职等):
学习经历:
2003.6-2003.12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 访问学者
2001.9-2004.6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
1994.9-1997.6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硕士
1990.9-1994.6宝鸡文理学院政教系学士
工作经历:
2011.8-今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2011.7-2011.8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师
2004.7-2011.7厦门大学哲学系教师
1997.7-2001.8西安石油学院社科部教师
社会兼职: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生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
福建省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
福建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
福建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
福建省委宣传部和教育厅理论报告员
福建省教育评估专家
福建日报社海峡(东南网)传媒智库专家团专家
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价值虚无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养成的影响和对策研究”(批准号:15BKS112),2015-2018,主持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资本逻辑与虚无主义的内在关系研究”(编号:12YJA720036),2012-2014,主持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批准号:10JDJNJD251),2010-2011,主持
4.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研究”(项目批准号:18JF100),2018-2019,主持
5.教育部思政课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马克思主义信仰养成的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2016-2019,主持
6.福建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意义研究”(编号:2008B011),2008-2010,主持
7.福建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委托)“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视野中的×××”(批准号:2014B243),2014-2017,主持
8.福建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委托)“马克思主义信仰养成视域中的×××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FJ2015TWSB008),2015-2018,主持
9.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张有奎名师工作室”,2017-2019,主持
10.福建省教工委、省教育厅《中国正在说》进课程思政委托课题“当代大学生如何养成马克思主义信仰——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谈起”(项目编号:JZ0198),2017-2018,主持
11.福建省教工委、省教育厅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项目(重点选题)“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提升研究”(项目编号:JZ170118),2017-2019,主持
12.厦门大学自主科研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与价值虚无主义的克服”,2016-2017,主持
13.福建省教育厅社科研究项目(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问题导向式的博士生思政课教学改革综合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Z160269),2016-2017,主持
14.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马克思主义信仰养成的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2015-2018,主持
15.福建省委宣传部委托项目“在历史经验中认识中国道路的真理性”,2014-2015,主持
16.福建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2013-2015,主持
1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资本逻辑与中国发展道路基础理论研究”,2013-2016,主持
1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实践哲学研究”(编号:2010221072),2010-2013,主持
19.福建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项目“历史唯物主义与和谐社会的‘人文向度’”(编号:K34025),2006-2007,主持
20.厦门大学预研基金项目“马克思哲学与现代性批判”,2006-2008,主持
另,参与省、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
代表性论文(若无注明,均为独立完成):
1.三种不同类型的历史虚无主义及其批判,《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年第1期。
2.探索个性全面解放与发展的力作——《青年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研究》评析,《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
3.青年马克思与信仰,《学术研究》2018年第4期。
4.问题导向式的博士生思政课教学改革综合创新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年第2期。
5.坚决遏制政治虚无主义倾向,《人民论坛》2018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网2018年2月24日全文转载。
6.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世界,《福建日报》(理论周刊)2018年7月2日。
7.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构想及其世界意义,《福建日报》(理论版)2018年3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网等转载。
8.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众日报》(论丛周刊)2018年1月24日。光明网、人民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转载。
9.身体与虚无:从马克思资本批判视角的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7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18年第1期全文转载。
10.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整体发展的若干问题,《思想理论教育》2017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思想政治教育》2017年第9期全文转载。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对虚无主义的批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7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017年第5期全文转载。
12.唯物史观视域下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及其文化意义,《天津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哲学原理》2017年第7期全文转载。
13.主体性: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内生变量,《福建日报》(理论版)2017年1月24日。光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凤凰资讯等媒体转载。
14.“共产主义的虚无主义”及其批判,《现代哲学》2016年第3期,第一作者。
15.资本逻辑的意义与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思想理论教育》2015年第9期。
16.虚无主义的终结与人的解放——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逻辑的考察,《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5年第4期全文转摘。
17.拜物教之“物”的分析,《现代哲学》2015年第3期。
18.中国道路的内涵、基础与意义,《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
19.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虚无主义批判,《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4月30日。
20.物、意义与虚无:从马克思的视角看,《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年第1期。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的四重意蕴,《光明日报》(理论版),2013年8月13日,《光明网》、《人民网》、《求是理论网》、《理论网》、《人民论坛网》等多家媒体全文转载。
22.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精神实质及其当代意义,《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年第2期。
23.资本逻辑与虚无主义的批判,《哲学动态》2011年第8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11期全文摘编。
24.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在理据,《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2期。
25.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内涵探析,《求实》2011年第6期。
26.马克思现代性的中国语境和现实意义,《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27.时代境况与马克思哲学的理论解答,《求实》2009年第1期。
28.“马克思生存论”的出场与一个方法论问题,《文史哲》2008年第2期,2009年卷《中国哲学年鉴》收录。
29.“克服“以人为本”的五个误区”,《求实》2007年第5期,《当代社科视野》2008年第1期全文转摘。
30.马克思与现代性的诊疗,《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6期。
31.马克思生存论与现代性的命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07年第2期全文转载。
32.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属性,《高校理论战线》2006年第2期。
33.马克思的生存论与意识哲学批判,《光明日报》(理论版),2005/12/6。
34.马克思的“资本”概念及其哲学解读,《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4期。
35.马克思生存论辨正,《理论探讨》2005年第4期。
36.马克思实践概念及其存在论意蕴,《江淮论坛》2005年第1期。
37.本体论及其现代命运,《陜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第一作者,《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3期摘要。
38.超越经济学的视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哲学解读及其当代意义,《江淮论坛》2003年第1期。
39.“内在性之被贯穿: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革命及其当代意义”,《兰州学刊》2003年第1期。
专著教材:
1.专著:《现代性的哲学批判――从马克思生存论角度的分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专著:《形而上学之后: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思想及其流变》,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 专著:《资本逻辑与虚无主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获奖情况:
福建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8);
福建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3);
厦门市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3);
福建省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11);
福建省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8);
陕西省马列著作研究会优秀成果二等奖(1999);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7);
厦门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