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名录

社会实践“厦”起航,带着梦想齐飞翔

 

贺东航

 

尊敬的东伟书记、各位在座的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贺东航老师。

我作为教师代表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发言。这几年,在开展大学生走向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校团委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尝试和扎实的工作,在全国许多地区建立起了294个实践基地,让我校广大青年学子有机会在祖国大地的广阔舞台上来感受国情、深入认识社会、接触和调查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变化、新成就、新经验、新问题,理解和学习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理论、中国制度和中国精神,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受到了团中央的表彰。

根据校团委领导的安排,我在这里发言。在此,我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一些感受,与各位老师同学交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谈及社会实践的作用和功能,去年,校党委张彦书记到“中国扶贫第一村”宁德赤溪村看望暑期社会实践队的同学们时所指出:一是社会实践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我们了解宏观大格局;二是通过社会实践,让我们了解国家的发展变化;三是通过社会实践中,得到了向人民学习的机会,学习人民群众因地制宜谋发展的智慧。

以下我从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探讨。

(一)要感受到党和人民的强大力量,增强自己的使命感、责任心和科学的态度

社会实践可以使大学生从象牙塔中走进鲜活的社会,这绝不仅仅只是一种物理空间上的位移,对大学生而言,就是一次思想的旅行,是一次成长的际遇,是一次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向而行的巨大碰撞,能将把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实践结合起来。在社会实践的每一步都将告诉我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一步步走出来,脚踏实地地提升自己,进行量的积累,我们才会练就一双可以渡过千山万水的腿,实现我们的梦想。在调研中他们将懂得团结、学会合作,把自己放低,寻求友爱和团结。在实践过程中,让同学们感受到党和人民的强大力量,在自己受到教育的同时,也树立起对这块土地和人民的爱,树立起对这块土地和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国家的大厦里有更多的厦大学生当栋梁。

 例如,我带的“农民之子”实践队,通过开展社会调研,组织队员深入农村、农民和农户实际,体察当代农民的苦与乐,近距离观察农村的发展与变迁。从2014年和2015年暑假,先后一共组织了近百名大学生参与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同学们迈出双脚走进农村,伸出双手调查研究,用心灵去感受给农村带来巨大影响的改革,用真诚去发现农村的魅力,用眼睛观察农村的现实状况,用心去感悟“三农”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思考,经历了从“读万卷书”到“行万里路”的飞跃过程,使他们对中国的国情有了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态度,充分认识到当代中国的道路、中国制度是适合中国人民自己穿的“鞋”。

 

(二)在实践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友爱精神,超越自我

在社会实践中,我对你们自己的期望是“超越自我”。每次调研选择的时间,恰恰是最能考验大家意志的时间,也就是盛夏。当其他同学还在享受着空调的时候,有的甚至还要父母亲保驾护航,你们却顶着烈日行走在田间小道上。这些年,因为搞农村研究,我经常带学生到乡下做田野调研,这些调研员在我和其他老师的带领下,远赴不同省份的偏远农村,顶着炎炎烈日,行走阡陌,十分辛苦。我们老师曾听取一位非常秀气美丽女同学的汇报时说,她下乡时住在殡仪馆,在场的老师和同学都以为是自己多听了一个字,以为是宾馆,后来她讲述确确实实是住在殡仪馆。这就说明了同学们做到了“超越自我”

在社会实践中,有很多东西是需要团结合作完成的,靠一个人单打独斗做不成课题调研任务,一定要依靠团队。一个人能够成功,不是说他自己的能力有多强,而是说他吸引别人帮助的能力有多强。同学们在社会实践中要懂得团结、学会合作。把自己放低,谦卑自省才能多看到别人的优点,才会去寻求友爱和团结。一帮能力不强但团结一心的团队的生产力要远大于一帮能力超群但互相瞧不起的团队的生产力。

所以,参加调研的同学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锻炼意志,提高能力,还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友爱精神,有的同学还可以收获爱情。

(三)要及时将调查活动积累了资料总结,加工、出成果

调查活动积累了资料、积累了经验。调研回来的第一手资料非常丰富。我们过去讲没有第一手资料就无法做出第一手学问。做学问的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就是从经典走向经验,我们在学校读书时读经典读大师,但是经典和大师毕竟是过去历史的一个总结概括提升,而我们实际生活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需要第一次飞跃——去实地调研;第二次飞跃就是要把第一手资料再经过加工抽象为理论成果。去年,我带领“挑战杯”作品《土地流转、农民权益与新型经营主体:在流转中实现共赢——河南鄢陵模式探析》,是因为开展调查,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调查提出的典型案例获得了有关国家部委的高度认可,成果最后获得了国赛特等奖,为学校争得巨大荣誉我们还根据暑假社会实践情况,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三本书,第一本《发现中国农村——大学生视野中的“三农”问题•2015》;第二本《中西部扶贫之路:恩施的经验》;第三本书《中国林改村庄观察报告》,三本书所收集的报告都参加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近百名师生辛苦劳动的优秀成果。书中的这些报告大多出于思想正处于成长时期的大学生之手,这些报告是大学生真正深入乡村社会,以积跬步的态度和形式采集起来的社会事实,这些社会事实就是各地乡村最为真切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拼图,表达了社会实践队员对于中国“三农”问题的认识与解决的期待。后来,“农民之子”协会荣获“全国百佳大学生理论学习社团”的称号,社团成员杨洁同学撰写的《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以福建宁德赤溪村为例》荣获“全国百篇大学生优秀理论成果文章”。

所以,希望大家在调研的基础上要形成调研成果,比如:调研札记、调研报告等。等到今年11月左右,我再来听取你们的社会实践成果汇报会。

 

 

(四)结语

今天的出征仪式有特殊的意义,是一个新的起点。我送各位同学四个字“精神”“考验”。一是精神。坚忍不拔的精神对我们来讲特别重要。红军长征的时候大家知道是30万人,最后达到终点的时候有多少人,其中主要除了被战死的以外,大部分是掉队的,我们也要像到达终点的战士一样,需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二是考验。这个考验从现在就开始了,我们经过这个考验,会锤炼我们坚强的意志。相信你们经历了这些考验之后,在你们的人生会留下深刻的影响。

我相信,今年校团委组织的社会实践工作会做的更好。祝大家一路顺利,男同学多帮帮女同学,相互照应,这样才会调研愉快,一定避免中暑。

最后,我送一句话祝福同学们:“社会实践‘厦’起航,带着梦想齐飞翔”。

谢谢大家!